1958年1月21日,十三陵水库破土动工。在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大军中,有一支以昌平区农民为主京郊其他区农民参与的劳动队伍。这支队伍从十三陵水库开工建设起一直战斗到水库建成。
第一批参加施工的昌平农民肩背行李,自带粮食和炊具,从四面八方来到工地,吹响了建设的号角。
参加水库修建的村民以村为单位,分成了好多个小组,推小车、挑土、运输……为了尽快完成任务,大家都自觉地延长了工作时间。由于当时有些地方机械无法到达,需要靠村民们人工挑,时间长了肩膀都是血淋淋的,穿衣服都碰不得,第二天还咬牙坚持继续去工地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五个多月的艰辛战斗中,村民们舍小家、顾大家,不讲条件、不计报酬比奋斗、比奉献,涌现出了“钢铁突击队”“十八勇士”“九兰组”“沙河七姐妹”等一大批模范集体和个人,留下了传唱不朽的英雄赞歌。
为了水库建设大局,为了造福更多的群众,东山口村、裕陵园村、瓜园村、工部厂村、龙母庄村五个村庄整体搬迁到了仙人洞村、南新村和北新村。这三个村的村民们不仅拿出耕地为移民建设住所,还把农田分给他们用于生产。一个走、一个留,体现了昌平农民牺牲小我、成就大我的无私奉献精神。
十三陵水库现貌
十三陵水库的建成投用,开启了昌平65年来砥砺奋进、接续探索、保水富民的新征程。十三陵水库在治理水患、发电灌溉的同时,还发挥了改善自然环境、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,成为镶嵌在燕山脚下的一颗耀眼明珠。
仙人洞村作为水库移民村,当年村里70%的村民都参与了水库修建。如今,仙人洞村依托水库红色文化,打造了“三纵三横”水库时代精神文化园,养生素食宴、精品民宿和红色旅游同步发展,让村民在物质上“富口袋”,在文化上“富脑袋”。十年间,仙人洞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十倍。仙人洞村也被评为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坚持绿色发展,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,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。”近年来,昌平区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大力发展精品民宿、林下经济等业态,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,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,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,巩固拓展低收入户帮扶成果,全区232个村庄变成了美丽乡村,1420户低收入农户全部提前稳定脱低,“昌平草莓”“昌平苹果”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越来越受欢迎。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新征程上,昌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,全力抓好农业发展、农村改革、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,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,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图文来源: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
关键词: